FM.195 跟爱丁堡相比,为何我更爱都柏林?

文章和音频提供方:华闻周刊

作者 | Philo42

编辑 | 紫兮

爱丁堡被誉为“北方雅典”,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城市:8月的爱丁堡艺术节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先锋艺术家;12月的跨年烟花表演则把爱丁堡变成了狂欢的海洋;J.K.罗琳在街角的咖啡馆这里写下了《哈利·波特》;女王也会定时来这里居住。虽然作者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但她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心心念念的却是一水之隔的都柏林。这是为什么呢?点击音频,听作者为你细细诉说关于都柏林雨的故事。

这么诗意的标题,可不是我取的,这来自一位豆瓣作者(MioraM)的同名文章。短短九个字,说尽了任何一个热爱都柏林的人对都柏林可能存在的感情。所以言及都柏林,我总是不自觉想要用这样一句话。

好像和小小海岛上的城市有脱不干净的缘分,我先是在厦门待了半年,又在都柏林待了四个月,现在则在爱丁堡求学。说起来,都柏林作为爱尔兰首都,爱丁堡作为苏格兰首都,两个城市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像。

其实,有北方雅典之美称的爱丁堡真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城市。夏天有盛大的艺术节,冬天也有全城狂欢般的跨年,平日里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也填满了爱丁堡的古老街道和城堡。她古老典雅又宜居,好像没有人不爱爱丁堡的。可是相比之下,我却独爱都柏林。

因为太喜欢都柏林,我一度有些讨厌爱丁堡,这里从不乏狂风暴雨,可偶尔的和风细雨就让我对爱丁堡讨厌不起来。你可以想到是一个海边的城市,可以想到密密麻麻的毛毛雨裹着风斜斜地吹在脸上,可以想到这些风雨也有不少是来自海边吧,于是就觉得不那么讨厌了。傍晚下雨的爱丁堡,好像空气异常清新,湿漉漉的街道倒映着每盏灯,亮亮的又非常清晰,让人心里很是安宁。但又似乎过于安宁,教人只想着一面呼吸细雨带来的海风,一面奔回开着橙黄小灯的家里。无论如何,爱丁堡的雨,就像爱丁堡这座城一样,是纯净安宁的。

怎么说呢,爱丁堡,天很干净,人很淳朴,你就可以趁着难得的晴天慢悠悠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散散步,可以忘却所有烦恼,每个游客都带着欣赏的心情放松地走在路上。阳光穿透狭窄的小道,在崎岖不平还湿漉漉的砖路上反射着,你也可以毫无烦恼地融入这古城清淡的气氛里。可是呀,中国来的我,好像还是不大喜欢爱丁堡的太过简单。它仅仅是安安静静地美着,期待着人们来光顾,来狂欢,它从不会主动向你要求什么,也不向你提供什么,就像矜持的苏格兰人一样,他们都在安安静静等着你向他们伸出手。

都柏林就不同了。我特别喜欢都柏林的那份许多欧洲城市都缺少的勃勃生机和主动。那种生长中热腾腾的温度,很像中国。

你可能想不到,都柏林这样的小城市(尽管是首都),也会有“早高峰”。那天清晨,罕见地,接连五辆公交车都满载,而都柏林的公交车是从不超载的,我只好和一群等着乘车去上学上班的中学生们、上班族们急切地望着公交车驶来的方向。没想到在一个小小的城市会遇到这样的等车,那时刻好像回到高中早晨上学的情形,好容易等来一辆空车,大家不乏秩序地登上车,眼镜镜片在车内的暖气里起了雾,靠车窗坐着,徒手擦擦车窗玻璃,伺探着车外熟悉的风景,期待着新鲜的一天。

在都柏林生活的每一天,好像都有这样有温度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是爱丁堡所不曾给予的。

这大概是来自于都柏林对外国人如家人般的包容吧。

都柏林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外国人。

有一部分外国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者。同为讲英语的国家,爱尔兰的物价却远低于英国。因此,都柏林成为了这些积极的想要在英语环境中提高英语的学习者们的热门首选地。所以,在我遇到的许多外国人里,但凡问问他们来都柏林干什么,十个里有七个都会回答自己是来学习英语的。大概他们就给都柏林带来了不少热乎乎的朝气。他们怀揣着各自不同的理由,想要学好英语,以便以后能走得更好更快。

另一部分外国人是留学生。

都柏林虽小,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卓越全球,吸引着好学的留学生们来此深造。都柏林有两所大学就不得不提。一所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由伊丽莎白一世创办和颁授特许,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大学、亦是不列颠及爱尔兰七所古典大学之一。其校园地处市中心,古老优美,被福布斯杂志誉为世界最漂亮校园之一。大学的古图书馆(The Old Library)兴建于1712至1734年,在1860年又兴建第二层圆拱型木顶长阅读室(The Long Room,以建筑物而言即第三层),这个阅读室、及其内部的名人雕像、以及地面收藏的爱尔兰国宝上古手抄手绘圣经凯尔经,构成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

另一所就是我交流时就读的都柏林大学了。它以理工科见长,学校建筑也更加现代,在富人区占据着不小的面积,给学生们提供了最先进的设施。在都柏林大学求学,我也第一次领略到欧洲老师们的严谨认真和学术魅力。在这里我也认识一位攻读都柏林大学phd的来自中国的师兄,他曾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两相比较,他却也被小小都柏林的魅力完全折服,这大概也算是我论述都柏林魅力的有力佐证吧。

说实话,一所古典人文见长,一所现代科技为主,这两所学校作为全爱尔兰的top2,学生们有时候在facebook上开玩笑互掐起来,还真是给我种北大清华相爱相杀的感觉。大概因为有为数不少的爱尔兰后裔,美国学生好像格外喜欢来都柏林交流、深造,同巴西、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瑞典、西班牙等等不同国家的学生们在一起,都柏林洋溢着热闹又青春的气息。

还有一群外国人,则是有欧洲硅谷之称的都柏林吸引来的高新技术人才,以及那些因为欧洲总部在都柏林而飞来都柏林的跨国企业巨头的工作人员们。他们汇集到都柏林,为都柏林创造了滚滚财富和智慧。

因而,都柏林的包容性远超过我对一个小小岛国的首都的想象。它以无限的容纳度接纳着世界各地的来客们,它从来不把他们当做客人。举个最直观的例子说,都柏林的华人相比爱丁堡可能并不算多,但却有条开满中餐馆的Parnell Street,在那条街上有我最爱的牛肉面馆,馆里的牛肉实在做出了家乡米粉里浓郁的牛肉味儿,有家的味道。这个热闹生长着的城市,除了没有国内的拥挤、喧闹和雾霾,似乎在很多方面都和中国相像。

但都柏林又比中国多出一份敏感和孤独。

曾经和都柏林朋友讨论过为什么都柏林有那么多世界级的作家和诗人。比如塞缪尔·贝克特、奥斯卡·王尔德、詹姆斯·乔伊斯、威廉·巴特勒·叶芝……在这座地理位置偏僻的海岛上,都柏林其实是座孤独又敏感的城市。尽管它努力生长着,但骨子里却是个人主义的。都柏林人就像一座座孤岛,不停向自己的内在探索着,又和外界碰撞着,每一个人都是多愁善感的艺术家。

不然,爱尔兰怎么会选举一个诗人做总统?这实在有点浪漫过了头。

你有时很难想象,一个热衷于发展高新技术的首都,怎么会拥有如此诗意的多愁善感?但这种奇妙的融合和复杂,却让都柏林更加真实,让它的热闹不那么浮夸。如果都柏林是个人,他大概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大概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不过尔尔,但还满怀勇气热爱生活。 我相信会热爱文学和诗歌的城市,绝不会是个浮躁虚荣的拜金者。因此,我更喜欢都柏林这带着凉意的感性里升腾的热气,那份即使有些惆怅也满怀勇气要前进的浪漫。

爱丁堡人也并不是不热情,但据我的苏格兰老师自己所说,本地人都是有些矜持的。白天的爱丁堡是座属于旅游者的古城,热情,单纯,典雅,喧嚣过后,爱丁堡又退回那个安宁,矜持的苏格兰人的家。所以在爱丁堡,尽管它纯净又安然,却总觉得自己只是匆匆过客,除了观赏它,找不到能够在这里落地生根,称之为家的理由。

都柏林却是座古老与现代并存的都市,每个人都可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见过在都柏林一边学习英语一边打工的韩国姑娘,也见过在都柏林学计算机的波兰年轻人,见过飞到世界各地处理业务的都柏林律师,还见过喜爱着摄影住在都柏林的同性恋罗马尼亚男孩,我也见到都柏林向聪明的中国姑娘张开怀抱,容纳她在这里做着复杂又刺激的金融工作,等等等等。大概都柏林远远不能和纽约、伦敦相比,但它已经足够让每个爱它的人在此生根发芽。这真真是个属于全世界的小小都市。你总可以选择安安静静地沉浸在它的古老和敏感里,也可以选择生机勃勃地活在它的蓬勃里。

在都柏林的时候,天气好像特意在照顾我,四个月里似乎多半时间也是阳光笼罩的,偶尔的雨反倒让我倍感珍惜。临走前的最后一些时间,接近2014年年末,正是冬雨纷纷的时节,爱尔兰的朋友领着我在雨里漫步老城,从熙熙攘攘的市中心走到几近荒废的小街道,越过专门讲述爱尔兰古老神话的博物馆,他向我指着雨雾中的远方某处,告诉我那里是the very beginning of Dublin,就是维京海盗们征服都柏林时的登陆点,从那开始,海盗们在都柏林建造城池,生儿育女,自此才慢慢有了今天的都柏林。在我的都柏林时光尽头,偶遇都柏林的时空伊始,雨中的那一瞬间,真是想说一句,“都柏林的雨,有我所依”。

这孤零零却又自成一股热闹气息的都柏林,我实在是不得不爱。